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滁州KTV招聘网 > 滁州热点资讯 > 滁州励志/美文 >  郑振铎在明正德刊本《高常侍集》十卷跋尾中说“一九五七年夏曾在

郑振铎在明正德刊本《高常侍集》十卷跋尾中说“一九五七年夏曾在

2022-06-19 21:04:43 发布 浏览 731 次

郑振铎在明正德刊本《高常侍集》十卷跋尾中说:“一九五七年夏,曾在藻玉堂取得一部明正德刻本《王昌龄集》,凡三卷,每半页十行,行十八字,与此本正同。闻正德时,曾刻王、高、孟、岑四集,惜予仅得王、高二集。颇疑此种十行十八字本盛唐人集,当不止是四家,且似不限于盛唐一代。朱警刻的《唐百家诗集》亦是十行十八字。疑均出于南宋的书棚本。”(《西谛书目·题跋》)郑氏的介绍能够给人很多启发。他说正德年间曾刻王、高、孟、岑四集,当然是指王维、孟浩然、高适、岑参四家了,《四库简明目录标注》内正记有《王右丞集》的正德仿宋十卷本,二十行、十八字,应当就是其中的一种。郑氏在得到《高常侍集》之后又得到《王昌龄集》,也就说明这时刻的决不止上述四家。《王昌龄集》不在“唐十二家诗”之内。这就说明正德年间刻的是一部规模很大的唐人诗歌总集,这里的许多集子后来失传了,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线索去搜求识别。嘉靖年间有人挑选了十二家诗加以重印或翻刻,于是形成了后来一再重校梓行的“唐十二家诗”这一系统。

这些“唐十二家诗”刊于何地?传世有宋庐陵刘辰翁评点、明勾吴顾道洪参校之《孟浩然诗集》三卷,“凡例”称“余家藏《孟浩然诗集》凡三种,一、宋刻本;一、元刻本,即刘须溪批点者;一、国朝吴下刻本,即高、岑、王、孟等十二家者”。而是书《孟浩然诗集补遗》后有“万历丙子上元梁源山人顾道洪跋”。考万历四年之前刻于吴下的“唐十二家诗”,只能是这种嘉靖仿宋本。顾道洪是吴人,自然会接触到这种乡邦文献。

所谓“嘉靖”本的这一年代又是怎样判断的呢?版本学家当然可以根据书的版式、字体、纸张进行鉴定,此外还有一些材料可做证明。南京图书馆也藏有明仿宋刊本《高常侍集》一部,此书原出钱塘丁氏八千卷楼,丁丙《善本书室藏书志》卷二十四云:“《高常侍集》十卷,明刊本。”注:“前后无序跋,惟赋与诗八卷,文二卷。四库全书影宋钞本十卷本七绝无《听张立本女吟》一首,七律无程俱所作《重阳》一首,此皆有之。‘天禄琳琅’所收者即此本也。每叶廿行,行十八字,有‘春莺’、‘灌木草堂’印,又‘雨泉’一印颇旧,疑即万历间苏州陈方伯鎏所藏。”说明此书应当刊于万历之前、正德之后的嘉靖年间。再拿嘉靖三十一年出现的东壁图书府本和它比较,则又表明此书年代在前。因此,这部首次出现的“唐十二家诗”应当重印于嘉靖前期。

在此还应附带说明一下,过去目录书上标为正德年间刻本的这些唐人诗集,现在一些版本学家据其字体鉴定,认为不大可能出现于正德之时,应该说是嘉靖年间的刻本。但正德、嘉靖年代紧相衔接,因此这里仍然沿用各家书目上的记载,而在具体叙述时,则参照郑振铎的说明,称这一类书为正德本,又用“正德、嘉靖间”或“嘉靖前期”之类较有弹性的说法介绍其年代。

东壁图书府本“唐十二家诗”及其他

东壁图书府本“唐十二家诗”前署“永嘉张逊业有功校正,江都黄埻子笃梓行”。《善本书室藏书志》卷三十九录存此书,并注曰:“卷末有同阅姓名,如陈鹤、史起蛰、张袠、方可立、王应辰、闻得仁、王一夔、张逊肤、王叔果、王叔杲、朱廷栋、方九叙、谢敏行、沈仕、朱永年、侯一麟、黄一鹏、张郇、张承明,半皆杭人,盖当时刊版于杭州也。”这是出现于东南地区的第二部“唐十二家诗”。

和嘉靖前期的那部“唐十二家诗”比较,此书已经变易格式,版口增加了双鱼尾,每页上端中缝刻“东壁图书府”五字,下端中缝刻“江郡新绳”四字,行格也改成了每半页九行,行十九字。变动特别大的地方是把原来的多卷本一律改成上、下二卷本,删去了各家集子中原有的序言和散文部分,如把《高常侍集》中的两卷“文”删掉,并把剩下的八卷“诗”再分成了上、下二卷。

嘉靖前期刊本“唐十二家诗”中原有“序”,如《杜审言集》有庐陵杨万里序,《孟浩然集》有宜城王士源序、韦滔重序,《岑嘉州集》有京兆杜确序,《王摩诘集》有王缙的《进王摩诘集表》,这些地方保留着宋本的原始面貌。又如王、杨、卢、骆、陈、杜、宋集二卷,沈集三卷,孟集四卷、王集十卷(诗六卷、文四卷),高集十卷(诗八卷、文二卷),岑集八卷,这些集子绝大多数都有较好的宋本作为依据。目录书上常见有十行十八字之宋本,一般都标“书棚本”,郑氏大约就是根据这些情况做出判断的。临安书棚陈氏所刻唐人诗集,不但数量众多,而且书铺主人于此本有修养,故而质量也有可观。但这类书的编次比较简拙,诗体分类一般不太细密,前后编排也无次序,东壁图书府本于此做了整理和加工,所有诗歌都归入各种诗体之中,诗体又按五言在前、七言在后,古诗在前、律绝在后的次序重新做了编排,个别诗题之下还附上了有关考订的小注,有些诗歌则增加了相关的内容,如王勃的《滕王阁》诗就增加了著名的“序”。

但从文字内容上来考察,东壁图书府本的主要依据应当就是上述的那部嘉靖仿宋本“唐十二家诗”。这里仍以《高常侍集》为例,试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论证。下面从四部丛刊据之影印的那部明铜活字刊本《高常侍集》中举些例子。该书卷六有《淇上别业》一诗,四库全书本《高常侍集》和原藏士礼居的一部清初仿宋精钞本《高常侍集》均有此诗,但改属卷五,而正德、嘉靖间仿宋本《高常侍集》不载,东壁图书府本亦不载。卷六《宴郭校书因之有别》中“芸香□早著”一句,空白内补字有三种情况,“伯二五五二敦煌唐诗选残卷”中此字作“业”,四库全书本和清初仿宋精钞本作“功”,正德、嘉靖间仿宋本作“名”,东壁图书府本亦作“名”。其他许多地方也都出现这种情况,东壁图书府本的文字同于正德、嘉靖间仿宋本者为多,同于四库全书本和清初仿宋精钞本者为数很少,于此可见东壁图书府本主要是依据嘉靖前期的这部“唐十二家诗”校刻的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