淫气:滋润,浸润。
浊气:谷气。人体营养,一为源于天的空气,古人称为“清气”;一为源于地的五谷之气,古人称为“浊气”。
肺朝百脉:百脉会合于肺。
四藏:指心、肝、脾、肾四脏。
权衡:指阴阳气血平衡。食物入胃,经过消化把一部分精微输散到肝脏,经过肝的疏泄,将浸淫满溢的精气滋养于筋。食物入胃,化生的另一部分浓厚的精气,注入于心,再由心输入血脉。血气流行在经脉之中,上达于肺,肺又将血气送到全身百脉,直至皮毛。毛脉与精气相合,运行精气到六腑。六腑的精气化生神明,输入留于四脏。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,取决于阴阳气血平衡。其平衡的变化,就能从气口的脉象上表现出来,气口脉象变化,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。
赏析与点评
气口,亦称脉口,由于其长一寸九分,故云“气口成寸”。寸口脉之所以主五脏、决死生,是由于寸口的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的经脉上。肺有“主治节”、“朝百脉”的作用,选择此处作为切诊的部位,可以察知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与否。
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,还循胃口,上膈属肺,与后天之本脾胃的关系密切。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海、气血化生之源,“五藏六府之气味,皆出于胃,而变现于气口”,“气口亦太阴也”。因此手太阴肺经能反映脾胃的盛衰,即五脏六腑、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。此外,《黄帝内经》还认为,寸口之处的太渊穴能反映肾命元气的盛衰。肾为先天之本,元气之所藏,肾间动气(元气)通过三焦而畅达人体全身各处,所到达的腧穴即为“原穴”,而太渊穴就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。所以寸口脉能反映肾脏先天之精的盛衰情况。